唐代绘画是中国封建社会绘画的巅峰,其艺术成就大大超过往代。初唐绘画即显示出不寻常的成就,唐太宗在巩固政权的同时也注意文治建设,阎立德、阎立本兄弟及尉迟乙僧的绘画活动,以及以敦煌220窟为代表的壁画体现着此一时期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高宗李治至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在政权昌盛、社会富庶的基础上,使文化出现了丰富多彩、百舸争流的局面,吴道子及其画派体现了佛教美术民族化的巨大成就,钱国养、殷季友、法明等人的肖像画,张萱、杨宁的绮罗人物画,陈闳、韦无忝、曹霸、韩斡的鞍马画,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卢鸿、郑虔等人的山水画,冯绍正、薛稷、姜皎等人的花鸟鹰鹤画等,寓示了题材的扩大。
五代人 丹枫呦鹿118.5cmX64.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资料图片)
这幅画无作者名款,描绘群鹿游憩于色彩斑烂的秋林中,和另一幅<秋林群鹿>的风格尺寸极为接近,应是同一组画作。图中鹿只的头部都朝向同一方向转去,似乎听到发自森林中某处的声响。鹿的躯体用晕染法,有凹凸分明的效果,周围的树木用没骨画法,色彩灿烂缤纷。丛树密列,透过树干可以窥见憩息于后的鹿只,本幅画法与传统中国花卉翎毛画法略有差异,可能和辽或契丹有关。
五代人 丹枫呦鹿118.5cmX64.6cm 局部
▼
五代人 画伏虎罗汉110.3cmX69.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五代人 画伏虎罗汉110.3cmX69.6cm 局部
▼
五代人 浣月图77.2cmX50.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明月倚天,皎洁莹灿。曲栏庭院,虬松苍郁,梧桐欣茂,蕉叶挺翠。尚有芙蓉、蜀葵、雏菊等竞吐芬芳。奇石上,蟠螭泻水,激荡池中月影。盛装妇人为其所惑,探手欱捞月。旁有女侍或临案焚香,或捧物,或荷琴。仕女梳发簪花,头裹巾帼,饰额花及其它花朵。交领竖领中衣,圆领窄袖袍衫,上衣外穿加半臂衫、披帛。腹前垂飘带,项链有如金锁片。衣纹刚健细劲,延续唐人铁线描基础。束腰描金香几下为如意足带托泥,上置香炉。此图旧传为五代人之作,若以风格论,似为宋末仿五代作品。本幅画明月倚天,皎洁莹璨。曲栏庭院,虬松苍郁,梧桐欣茂,蕉叶挺翠尚有芙蓉、蜀葵、雏菊等竞吐芬芳,蒙园秋意撩人。奇石上,蟠螭泻水,激荡池中月影。盛装妇人为其所惑,探手如欲捞之。旁有侍女三人,或临案焚香,或捧物,或荷琴。人物衣纹线条刚健细劲,属「铁线描」一类,并有佐以金线者,披帛、裙带且平行如「琴弦描」。画幅无款印,旧标为五代,惟据服饰及器用形制观之,应属后世托名之作。
五代人 浣月图77.2cmX50.4cm 局部
▼
五代人 秋林群鹿118.4cmX63.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无作者名款,画秋日枫林中,群鹿嬉游憩息情景。画法极奇,异于一般传统方法,似受外来影响,具有浓厚装饰趣味。画鹿全以淡墨分染,画树叶先用细笔钩轮廓与脉络,再用汁绿渍染,或用粉填,然后淡罩彩色,彩不掩墨,自有光彩浮动,生意荣茂之色。通幅予人精致柔丽感觉。《图画见闻志》载宋仁宗时,辽献千角鹿图,本幅或与此有关。
五代人 秋林群鹿118.4cmX63.8cm 局部
▼
五代人 雪渔图62.1cmX32.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大雪纷飞,江岸丛竹被积雪压得朝下低垂,对岸也笼罩在一片灰白的雪色中。立于岸边的渔翁,缩颈掩口,笠帽蓑衣满是雪花,不禁有刺骨寒意袭来。雪竹不用留白,而以白粉加涂,别有积雪浑厚之感。本幅画意,出自唐人郑谷<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衣。」
五代人 雪渔图62.1cmX32.7cm 局部
▼
唐 戴嵩 画牛56.1cmX32.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唐 戴嵩 画牛56.1cmX32.2cm 局部
▼
唐 范琼 画大悲观音像67.3cmX39.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观音菩萨头戴宝冠,宝冠中画阿弥陀佛,在青色莲台上结跏趺坐。祂有三只眼睛、四十二只手,每只手掌中间还画一只眼睛,是密教中千手千眼观音(又称大悲观音)的一种类型。本幅右下方有范琼(活动于八四六-八七九)的题款,虽然清代的查士标和张丑都认为这是一幅范琼的真迹,可是这幅观音女相的造形与唐代的男相观音不同,反而和明代的观音较为接近,所以推测它可能是一件明代的画作。
唐 范琼 画大悲观音像67.3cmX39.9cm 局部
▼
唐 韩干 洗马图30.5cmX37.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唐 韩干 洗马图30.5cmX37.7cm 局部
▼
唐 李思训 江帆楼阁101.9cmX54.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画中建筑依山势而盖,堂屋大门左右有廊,正殿重檐歇山顶,灰瓦覆盖,下檐斗栱用材较大,柱头上施一斗三升,墙上安直棂窗。此图斗栱、梁柱用朱色粉刷,所谓「白壁丹楹」,与青绿山水相间,金碧辉映。画中为官员宫室或寺观之类的建筑。依据画中晚唐、北宋服饰与建筑特点,应是宋徽宗画院的仿作,李思训(约653-718),唐宗室,字建,甘肃天水人。玄宗开元初,官至右武卫大将军。
唐 李思训 江帆楼阁101.9cmX54.7cm 局部
▼
唐 李昭道 湖亭游骑112.1cmX63.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李昭道(约西元八世纪初)是李思训的儿子,甘肃天水人。他最擅长于画山水,并且能发扬家学,与他的父亲大李将军齐名,号小李将军。李家画山水,构图复杂而巧妙。常以均匀的细笔钩画出山石树木轮廓,再填染赭石、石青、石绿等浓重的颜色。还常再加上泥金的线条,衬在山石轮廓线的内侧,特别显出金碧辉煌的感觉。后人称为「青绿」山水,为「北宗」所主。这一幅是属于李家山水法,画幅右下角有「李昭道画」的落款。
唐 李昭道 湖亭游骑112.1cmX63.5cm 局部
▼
唐 唐人 春郊游骑图150.5cmX104.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游骑七人,画幅中间一人上身呈正面,穿着与其他六人不同,应是画中的主人。前二人引导,后四人有的拿弓,有的拿毬棍,有的挟着琴,有的背酒,前顾后盼,各有神态。背景树石的构图和院藏另一件传为韩干<猿马图>相似,可能出自同一幅稿本。这幅画没有作者的款印,旧传为唐人。从画法看,画中主人正面像类似明代中期画皇帝像风格,可能出自明代宫廷画家之手。
唐 唐人 春郊游骑图150.5cmX104.5cm 局部
▼
唐 唐人 大禹治水图159.5cmX88.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唐 唐人 大禹治水图159.5cmX88.4cm 局部图
▼
唐 唐人 宫乐图48.7cmX69.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本幅无作者名款。画女乐十二人,十人围案而坐,中四人正吹奏笙、箫、古筝与琵琶诸乐器。侍立二人中,一人持拍相和,其余众人坐听,状至闲适。此图石渠宝笈原标名元人画,然审其人物体态丰腴,开脸留三白;发髻衣饰、设色、画法皆系晚唐作风。
唐 唐人 宫乐图48.7cmX69.5cm 局部
▼
唐 唐人 吕岩像59cmX30.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唐 唐人 吕岩像59cmX30.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唐 唐人 文会图170.8cmX114.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本幅无名款,旧标为唐人。画园池边,竹树掩映,临水一侧,栏杆围绕。中设大案,坐饮者八人,一人立执檀板,二人树下立谈,侍者九人,人物神情雅俊,衣褶挺劲生动。竹树俱用双钩,笔笔细劲,如钢针镌铁,必尽全力。通幅笔迹繁密,千丝万缕,而无一懈笔。院藏另有宋徽宗<文会图>轴,与本幅结构笔法俱极相似,两画或均同出一源。
唐 唐人 文会图170.8cmX114.5cm 局部
▼
唐 唐人 唐太宗半身像86.1cmX48.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唐 唐人 唐太宗半身像86.1cmX48.4cm 局部
▼
唐 唐人 唐太宗立像(一)271cmX126.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唐 唐人 唐太宗立像(一)271cmX126.8cm 局部
▼
唐 吴道子 宝积宾伽罗佛像114.1cmX41.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传)唐吴道子宝积宾伽罗佛像轴此幅画中尊相为手托宝塔的托塔天王,亦即北方天王,又称毗沙门天,是盛唐以后极受尊奉的造像之一,其环侍人物或为天王眷属,前有胡人舞乐伎供养。北方天王被认为除有护国功能外,亦能消灾解困。画幅上方有以瘦金书体题「唐吴道子宝积宾伽罗佛」,清宫著录据此订名。从笔墨画风观察,此幅上宋元藏印并不正确,应是明人所制佛画,然或有古传画样为参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唐 吴道子 宝积宾伽罗佛像114.1cmX41.1cm 局部
▼
唐 阎立本 竹林五君图137.2cmX74.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唐 阎立本 竹林五君图137.2cmX74.3cm 局部
▼
无款贡象图123cmX5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无款贡象图123cmX51cm 局部
▼
五代后蜀 黄筌 竹林鹁鸽图157.6cmX8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黄筌(卒于965年),四川成都人,字要叔。十七岁即任职后蜀画院,曾师法刁光胤、李升等名家的长处,而有自己的面貌。传为五代黄筌<竹林鹁鸽>与宋人<竹石鸠子图>在构景方面十分相近。几只珠颈斑鸠活动于郊原上,其中二只飞翔于低空,另外三只正漫步于竹丛边,流露出在大自然间怡然自得之情景。作者注重写生,对鸟的形状以至神态,都极用心观察,如羽毛层层叠覆的变化也都详加描绘。旧传为黄筌、宋人所作,但恐均是后人所仿,一稿多画。
五代后蜀 黄筌 竹林鹁鸽图157.6cmX83.4cm 局部
▼
五代后蜀 滕昌佑 牡丹99.7cmX53.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滕昌佑(约活动于九世纪后期),吴(今江苏苏州)人,随僖宗避黄巢乱入蜀(八八一),用色鲜艳,擅绘鹅、折技花果及蝉雀。本幅绘湖石牡丹,花叶笔触变化多端,花瓣先以墨笔钩勒再填色,并以白粉点饰花蕊,湖石笔意疏澹,构图右繁左简,全幅于工谨中别有流丽的意趣。本幅旧题为五代滕昌佑之作,从画风看,成画时间当在明代中晚期。
五代后蜀 滕昌佑 牡丹99.7cmX53.5cm 局部
▼
五代后蜀 黄筌 竹梅寒雀图43.8cmX62.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五代后蜀 黄筌 竹梅寒雀图43.8cmX62.9cm 局部
▼
五代梁 关同 秋山晚翠140.5cmX57.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关同(活动于十世纪中期)是荆浩弟子,北宋时与李成、范宽并列三家。他的传世作品大多可议,唯有此幅最受重视。文献上说他画山水石体坚凝、山峰峭拔、杂木丰茂,在此作皆可印证。层叠的峭峰之下,中央巨岩最为引人注目,而其间断续出现的步道,则揭示着一个外人不易至的幽谷之存在。这或许正是画家意旨所在。本幅画绢破损严重,历代几经重裱,亦有加补。如巨岩与右上山块之连线,与峰顶上之建筑皆为后添。
五代梁 关同 秋山晚翠140.5cmX57.3cm 局部
▼
五代梁 关同 蜀山栈道图140.4cmX66.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五代梁 关同 蜀山栈道图140.4cmX66.6cm 局部
▼
五代梁 关同 画关山行旅140.5cmX57.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根据画轴下方背后清初名书家王铎写于一六二五年的题识,本画被归为荆浩的学生关同(活动于十世纪中期)之作。它的内容与<秋山晚翠>颇为不同,描绘着一个充满人物活动的山谷景象。其中对行旅、旅店与村落中居民与牲畜等细节,掌握得十分生动。这让人想起《宣和画谱》中的关同长于「村居野渡」、「渔市山驿」的记载。但在山体质面的处理上,此作则较为简拙,或许不是关同真迹,而系学生辈,如商训在十一世纪中期的创作。此画在村落部份有许多修补,左下角跪拜者前之伏地人物,显然即为补绢上的后添之笔。
五代梁 关同 画关山行旅140.5cmX57.5cm 局部
▼
五代梁 荆浩 匡庐图185.8cmX106.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此图据元代鉴赏家柯九思题识,画庐山(在江西九江县南)之景。山势耸直,层层叠叠的形成了巨壑,山与山之间,以深浅多层次的渍染表现空间。皴染的笔法短促圆转,山石有着苍劲古老的感觉,是一幅早期山水画的杰作。旧传荆浩作。荆浩(活动于西元十世纪上半),字浩然,河南沁水人,隐居于山西太行山之洪谷,自号「洪谷子」。善山水画,特别讲求用笔之方法与墨色的变化。
五代梁 荆浩 匡庐图185.8cmX106.8cm 局部
▼
五代南唐 董源 画长林萧逸140.3cmX58.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五代南唐 董源 画长林萧逸140.3cmX58.9cm 局部
▼
五代南唐 董源 画夏山欲雨155cmX74.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五代南唐 董源 画夏山欲雨155cmX74.5cm 局部
▼
五代南唐 巨然 寒林晚岫图139.7cmX55.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五代南唐 巨然 寒林晚岫图139.7cmX55.8cm 局部
▼
五代南唐 巨然秋山图150.9cmX103.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江中一峰突起,中隔一水,溪桥洲渚,遥峰远水,一舟横渡。山石全用披麻皴,圆笔中锋,层层皴染,墨色淋漓,画树亦以中锋,虽细小处,仍具酣畅之势。此幅并无名款,诗塘董其昌题识定为巨然作品,然与现藏本院之元代吴镇清江春晓并列比对,两幅之笔墨构图,山石林木造型,皆有近似之处,似乃出于同一机杼之作。巨然(活动于十世纪后期),南京人,开元寺和尚。擅画山水,画法学自董源。
五代南唐 巨然秋山图150.9cmX103.8cm 局部
▼
五代南唐 巨然 溪山林薮图221.3cmX119.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本幅画群山溪壑,林树弥望,山石皴纹多以湿笔染破,明晦隐现,轮廓模糊,特饶山野烟霭之致。本幅无作者款印,依据旧签,定为巨然之作,然笔墨则与江参(活动于西元十二世纪初)较为近似。巨然(十世纪),南唐钟陵人,为开元寺僧。南唐亡(九七五年),随李后主煜降宋,至汴梁。工画山水,师事董源。善状烟岚景象,臻于妙境,与师齐名,并称董巨。
五代南唐 巨然 溪山林薮图221.3cmX119.7cm 局部
▼
五代南唐 巨然 雪图103.6cmX52.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巨然(活动于西元十世纪后期),江南人。南唐时为开元寺僧,南唐亡后(975),巨然随后主李煜至汴梁。工画山水,祖述董源,臻于妙境。荆关董巨,并称大家。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历任皇长子讲官,湖广提学副使,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崇祯七年(1634)退休还里,后二年逝于家乡,谥号文敏。一生致力于临摹并融合南宗各家,达于集大成,对明末清初绘画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五代南唐巨然(约活动于十世纪后半叶)<雪图>坡陀起伏,成为一道峡谷。山上寺宇半露出来,远景山高高耸立,雄伟之至。溪桥山道之间,旅人三位,冒着风雪行进。水墨的烘染非常恰当,能表现出山川的雄厚。《小中现大册》所见,依样临摹,放笔落墨,都非常规矩。
五代南唐 巨然 雪图103.6cmX52.5cm 局部
▼
五代南唐 赵干 烟霭秋涉98.7cmX134.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五代南唐 赵干 烟霭秋涉98.7cmX134.4cm 局部
▼
五代南唐 赵干 烟霭秋涉图110.5cmX55.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山谷间流水潺潺,五名行旅提挽裤脚,相继涉水渡溪,背后的树木已呈枯黄,后岭复重重环抱,此境益为幽深绝尘。旧传本幅为赵干之作。赵干,南唐时江宁(今南京)人,为李后主(九六一—九七五在位)画院学生,山水多作江南景。然此幅树木的造型等细节似与晚明蓝瑛有关,故应为晚明之作
五代南唐 赵干 烟霭秋涉图110.5cmX55.3cm 局部
▼
五代南唐 周文矩 荷亭奕钓仕女图195.1cmX9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界画亭榭临池,前后碧柳四垂,二女亭中对奕。亭外池荷盛开,翠叶田田。仕女或倚栏垂钓或持扇观荷,一派夏日悠闲景象。通幅屋界、衣饰刻画精细,粉花绿叶着色清丽,本幅旧传为南唐周文矩之作,唯笔墨、器用皆显露出明清习气。周文矩(活动于西元十世纪),建康句容(今南京)人。仕后主李煜为翰林待诏,能画冕服车器,尤工仕女人物。
五代南唐 周文矩 荷亭奕钓仕女图195.1cmX98cm 局部图
▼
标签:
唐代绘画是中国封建社会绘画的巅峰,其艺术成就大大超过往代。初唐绘画即显示出不寻常的成就,唐太宗在
南京熊猫:相关脑机接口研发项目由公司、院校和苏州脑基研究所申报处于最初科研阶段2023年6月1日,南京熊猫
方法一:手机上打开作业精灵,点击搜索栏后打开新的页面,这个时候再次点击搜索栏接着通过底部的输入法
根据中国报告大厅对2023年1-4月全国金属成形机床产量进行监测统计显示:2023年4月全国金属成形机床产量1 6万台,
推动数字经济效率换挡提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王志勤数字经济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