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闰月,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历法置闰方式。那么你知道闰月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2、闰月的简介:
3、闰月(Leap Month),是历法置闰方式的一种。即阴阳历逢闰年所加的1个月。农历属阴阳历,规定不含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并用上月的月份名称或序数称“闰某月”。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4]
(资料图片)
4、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农历每二至三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即四季脱节,每2~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十九年置七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5、闰月是怎么来的:
6、闰月有两种,一种是指闰年中的2月,另外一种,则是在亚洲(尤其在中国)历法中每逢一定时刻增加的一个月。
7、闰月,是阴阳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和日。
8、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所采取的传统农历是一种以阴历为基础,同时又融合阳历成分而形成的历法,即为阴阳合历。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的。阴历则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根据月相确定日期和月份。一个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与阳历回归年(约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因加入了阳历成分,故农历是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属阴阳合历。由于纯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农历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两者年总天数相适应。
9、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年到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置闰法的规则是依据与阳历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来定的。一个回归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如果二十四节气从立春排到大寒,那么单数个就叫做节气,双数个叫中气。农历用十二个中气分别表征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气与中气之间的平均相隔相较一个阴历朔望月会多出近一天。长此以往,总会出现中气在月末的现象,那么接下去的一个月必然会没有中气而只剩节气了(也就是下一个中气位于之后第二个农历月的月初)。于是这个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就被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
10、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呢? 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 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过推算,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因为十九个回归年=6939.6018日,而十九个农历年(加七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等于6939.6910日,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
11、闰月历史沿革:
12、(一)历史
13、阴阳历以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365.2422日)相差约10日21时,故需要置闰,古时曾采用: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二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叫“闰某月”。
14、农历闰月的安插,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不同历法对闰月的安插也不尽相同。秦代以前一些地方历法曾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汉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分插在一年中的各月。以后又规定“不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直到现在仍沿用这个规定。
15、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汉武帝发现之前的颛顼历,以建亥(即农历十月)为岁首已不适用,改革历法,在这年五月颁布新历《太初历》。《太初历》改以正月为一岁之首(秦历以十月为一岁之首),一月的日数为29.53天,一岁一年的日数是354.36天,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也是中国历法史上进行的第一次大改革。
16、(二)史籍佐证
17、《尚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孔传:“一岁有馀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
18、《左传·文公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
19、《史记·五帝本纪》:“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公元前104年,汉武帝觉得先秦历法有诸多弊病,于是下令制定新的历法,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落下闳绞尽脑汁,制定了“太初历”,从此中国的历法中有了设置闰月的明确规则。
20、《后汉书·朔闰表》:「建安十三年戊子十二月壬午朔。闰十二月壬子朔」。【翻译:东汉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岁次戊子,该年闰十二月】。
21、《绵阳通鉴》:「建安二十二年丁酉正月,乙未朔。闰二月,乙丑朔」。【翻译:东汉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岁次丁酉,该年闰二月,此外,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也闰二月】。
22、《旧唐书.卷三十七》志第十三记叙:麟德甲子元 “历凡朔盈朒日名,即为定朔日名。其定朔日名,十干与来月同者大,不同者小。其月无中气者为闰月。”,此后的各历不在记有闰章。
23、闰月产生原因:
24、(一)星体运动
25、关于中国的农历(实际应叫做汉历),许多人存在着误解,常常把农历混同于阴历。
26、世界上的历法主要有三类:一类是阳历,就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年的月数和月的日数可人为规定;一类是阴历,就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圈的时间为一个月,只有年的月数可以人为地规定;第三类是阴阳历,就是以月球平均绕地球转一圈的时间为一月,但通过设置闰月,使一年的平均天数又与地球平均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相等,如中国的汉历、藏历。
27、中国的汉历并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夏汉历中的阴历成份和阳历成份各有用处。阴历可以指明月亮的盈亏,还可以预告潮汐。阴阳历的用处更大,二十四节气就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它表明了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最适合指导农事活动,因此作为阴阳合历的中国传统历法才叫做农历。所以,农历并不等同于阴历,如果把农历称为阴历就不妥当了。
28、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为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4]
29、太阳、月亮是挂在天上的日历。年复一年,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运转,地球上的万物也在日月轮回中生息繁衍。
30、(二)月相盈亏
31、我国的汉历是阴阳合历,闰月指的是阴阳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和日,阴阳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阳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阳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汉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
32、这样,如果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
33、闰月指的是阴阳历中的一种现象,阴阳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阳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3672天。
34、如果不设置闰月,则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汉历年,长度为29.5306日 × 12 = 354.3672日,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0.875天,只需经过17年,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
35、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阳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36、而如果改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37、故而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以上均指农历季节)。
38、闰月的规矩:
39、在各大历史朝代里面,都有对于不同的气象和日历时节的改变。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改变里面发现规定闰月的规矩。到清代的时宪历时,则改用定气注历,如继续单纯以没有中心置闰的规则,有可能一年要置两个闰月。因此,又补充规定:以两次冬至之间包含有13个月的定为闰年,闰年的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定为闰月。这一规则一直沿用至今。
40、闰月几年一次:
41、闰月一般2-3年一次,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的方式,是指农历每两到三年就增加一个月,之所以有闰月是因为农历年要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协调农历年和阳历年之间的天数,每隔2-3年农历就会通过“置润法”来调整,使农历和阳历的总天数相适应。
42、闰月的计算方法:
43、(一)闰月计算法
44、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第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冬、腊月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45、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46、m × 365.2422=n × 29.5306。
47、(二)常规排列
48、1. 平气闰月
49、范围:公元0002~1683年
50、注:以寅正纪月为准。公元0443年《元嘉历》订正了旧历所定的冬至时刻,计算方法发生重大改变
51、【平气】黄帝259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启用。汉武帝时期之前的闰月一般固定在年底(十三月、后九月)
52、2.定气闰月
53、范围:公元1203~5400年(有大小)
54、注:现代规则,无中气置闰排列(可近似看成19年7闰)
55、【定气】公元1645年正式启用。1645年之前的定气闰月由现代人回推,并非实历,仅供参考;1651年、1661年、1727年、1789年并非实历。
56、为什么会有闰月:
57、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回归年的总长度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依此,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58、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59、农历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60、闰月推演:
61、(一)闰月年份长度
62、(1)农历闰月年份的天数一般长达384天,这样的年份在所有农历闰月的年份当中是最常见的,出现率很高,例如在2001年至2100年这100年当中,一共有37个农历闰月的年份,其中长达384天的就有34个,例如,2001年、2004年、2009年、2012年、2014年、2017年、2020年、2023年等,出现率高达92%。
63、(2)有少数农历闰月年份的天数比较短,这样的农历闰月年份的天数也长达383天。从1648年至2647年这1000年里,一共出现32次,分别是1648年、1710年、1743年、1746年、1805年、1808年、1841年、1868年、1903年、1930年、1957年、1993年、2055年、2088年、2150年、2153年、2186年、2213年、2248年、2275年、2302年、2310年、2338年、2400年、2433年、2462年、2495年、2498年、2557年、2593年、2620年、2647年。
64、(3)最长的农历闰月年份的天数可长达385天,这样的农历闰月年份是很罕见的。从公元619年至公元2118年的1500年里,一共出现12次,分别是0828年、0890年、0909年、1173年、1235年、1254年、1580年、1599年、1925年、1944年、2006年。公元2119年至公元4000年的年份当中,一共出现21次,出现的年份有2270年、2289年、2351年、2582年、2606年、2625年、2634年、2658年、2889年、2951年、2970年、3234年、3253年、3296年、3315年、3589年、3608年、3872年、3915年、3934年、3953年。
65、(二)特殊闰月
66、(1)如果出现闰正月,原则上春节、元宵节过第一个正月的,到了闰正月的时候则不过节。当然,也有少数地区过完第一个正月的春节、元宵节以后,到了闰正月的时候也过闰正月的春节、元宵节,因为闰正月也叫正月,所以也把闰正月的初一、十五也看做春节、元宵节来过。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67、(2)如果出现闰十二月,小年过闰十二月的廿三、廿四,除夕过闰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因为闰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才是整个农历年的最后一天。腊八节需要过两个,第一个代表腊祭和成道,第二个代表年节的序幕。
68、2033年(闰冬月)
69、中国传统历法排定次序,首先确定两个冬至之间岁实长度,然后排定历月,再看两个冬至之间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外有多少个整月(必定是十一个或者十二个。虽然民间以正月初一为岁首,但是官方排定历法却是以两个连续的冬至为始终)。如果是十一个整月,则无需置闰,即使出现无中气的月也无需置闰。如果有十二个整月则需置闰,此时置闰依照“无中气规则”,而且闰前不闰后。由于这十二个整月中,只有除了冬至以外的十一个中气,所以至少有一个月无中气。这十二个月中第一个无中气的月为闰月,它的名字叫“闰X月”,这个X,是它前一个月的名字。月序的确定,是以冬至所在月为子,依照地支顺序,下一个月为丑,再下一个月为寅,如此类推,到下一个冬至所在月又回到了子。由于汉以后的历法都是建寅,以寅月为正月,这样冬至所在月必然是冬月。可见所谓的“冬至所在月必然是冬月”并不是什么规则,而是历法排定方法中,“冬至所在月为子月(汉代开始)”、“以寅月为正月”、“当两个冬至点之间(不包括两个冬至点)在月份,还有十二个整月时,要以第一个无中气月为闰月”而导致的自然出现的结果。
70、按照这样的历法排定方法来分析2033年的情况:由于2032年冬至(公历2032年12月21日)到2033年冬至(公历2033年12月21日)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份外,只有十一个整月,所以在此期间无需置闰,即使有无中气的月,也无需置闰,这就是2033年为什么没有闰七月的原因,如果闰七月,那么冬至将落在十月,不符合农历的岁时标准。由于2033年冬至(公历2033年12月21日)到2034年冬至(公历2034年12月22日)除去两个冬至所在月份外,有十二个整月,所以在此期间需要置闰。需要置闰时才采用“无中气规则”,如果出现2个以及2个以上无中气的月,那么在第一个无中气的月设置为闰月。而这十二个整月中第一个无中气的月是2033年冬至以后的那个月(公历2033年12月22日~公历2034年01月19日),它的前一个月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冬月,所以这个月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闰冬月。这就是农历2033年(癸丑年)闰冬月的来历。所以在编排农历历法时,并非所有无中气的月都要置闰。
71、2128年、2242年的置闰类似于2033年。
72、闰月有什么民俗讲究:
73、在闰年的闰月,民间有着很特别的风俗习惯,如闰月鞋、闰月衣、闰月饭以及闰月袜等。
74、按照民间习俗,每到农历闰月年,出嫁的闺女都要蒸面鱼、面蟾,送到娘家。这里的面鱼代表“富裕”,面蟾象征“健康”。民间还有俗语称:“娘吃鱼,爹吃蟾,活到万万年。”而“闰月之前送鱼蟾,父母安康到永远”的说法,表达的也是祝福“天增岁月人增寿”,祈愿父母增福增寿,平安健康。闰月送鱼蟾,一般是在闰月开始之前送。
75、闰月吃什么好:
76、妇女喝闰月茶
77、武夷山地区有闰月喝茶的风俗,而且主要是妇女喝茶,男人不能参加,只有女性才有资格入席。设宴喝茶由村里农家妇女轮流作东,并邀请近村来的女客入席。“茶宴”上以茶代酒,相互敬茶,边喝边聊,可起到融洽情感,增进邻里和睦的作用。
78、送母亲猪脚和面线
79、在中国地区,闰月有这样的风俗:已经嫁出去的女儿需要买一副猪脚和面线给娘家的母亲,通常是两只前猪脚和六把面线,面线上面绑红丝线和春花。
80、拓展内容:
81、闰年(Leap Year):
82、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
83、阳历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而农历闰年由于比平年(354天)多一个月,所以实际上为383天或者384天(具体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84、此外还有美国的喜剧电影“闰年”。
85、由于地球公转一周为365日5时48分46秒(或365.25日),与一年相差5时48分46秒。这样每过四年就会多一天。因而被四整除的非世纪年是闰年,但这样每过四百年又多出一天。所以后来规定世纪年只有能被四百整除的才是闰年。
86、闰年解释:
87、基本解释
88、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或阴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时日)
89、详细解释
90、指阳历中有闰日(即二月为二十九日)或农历中有闰月(一年有十三个月)的年份。
91、宋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退圃》:“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92、宋陆游《蜗舍》诗:“麦因多雨损,蚕遇闰年迟。”
93、清俞樾《茶香室丛钞·茨菰应闰月》:“茨菰一根,环十二子,闰年十三子。”
94、产生原因:
95、阳历闰年
96、《中国民俗万年历》
97、产生原因:
98、通常的解释是说一年有多少天多少小时多少分,取整数365还有多余的,累积达到一天24小时后,就多加一天的年是闰年。这个解释只是告诉了大家怎么计算,是人为设置的东西。
99、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每四年累计一天,故第四年于2月末加1天,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
100、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公历规定: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年份,即使是4的倍数也不是闰年。
101、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例如,2000年是闰年,2100年则是平年。
102、阴历闰年
103、陈同寿 闰年花开 成扇农历(即中国的阴历)的历月是以朔望月为依据的。朔望月的时间是29日12小时44分3秒(即29.5366日),因此农历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大约多出一个多月。
104、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所以民间又有“三年两闰,三年两不闰”的说法。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105、判定方法:
106、判定公历闰年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107、计算方法:
108、地球公转示意图【按一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5.5秒】
109、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的为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1901年不是闰年)
110、②、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111、③、对于数值很大的年份,这年如果能整除3200一般不是闰年,但是如果能整除172800则是闰年。如172800年是闰年,86400年不是闰年(因为虽然能整除3200,但不能整除172800)(此按一回归年365天5h48"45.5""计算)。
112、此外,如依照现有太阳年的长度与上述闰年规则,每8000年又约差一日,因此约翰·赫歇尔提议每逢4000的倍数不闰,如西元4000年。但距此一年份来临尚有约二千年之遥,因此还未曾真正纳入规则或实施过。又由于地球公转速率的不稳定与众多影响因素,届时是否需要纳入此规则仍有疑问。
113、原因:
114、祖冲之改革历法若一年按365天5h48"46""(此时86400年也是闰年)计算,一年日数必须是整数,不便将零时数计入,所以取365天为一年,则余5时48分46秒 ,积至4年约满一 日,所以4年一“闰日”,谓之“闰年”,无“闰日”之年为平年,即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但到4年之时,仅有23时15分4秒闰一日,欠缺44分56秒;积至100年(25闰)时就欠缺18时43分20秒,约合3 / 4日,所以满100年不闰;此时又余5时16分40秒,积至400年余21时6分40秒又闰;又欠缺2时53分20秒,积至3200年计欠缺23时6分40秒,所以满3200年不闰;此时又余53分20秒,积至86400年刚好24 时又一闰,这是不余不欠,需重计算,所以按阳历计算就有上面的闰年规则。
115、按一回归年365天5h48"45.5""计算:3200年多出16000小时153600分145600秒 =18600小时26分40秒,共32*24+8=136个闰年=776*24=18624小时 >18600小时,所以只能算到775个闰年,3200不是闰年,于是775*24=18600,多出了26分40秒怎么办需要多少个周期弥补?答案是54个周期,为172800年,因为172800/3200=54个周期 54*26分40秒=1404分2160秒=24小时。
116、历史规则:
117、非整百年:年数除以4余数为1是闰年,即公元前9……年;
118、整百年:年数除以400余数为0是闰年,年数除以3200余数为1,不是闰年,年数除以172800余1又为闰年,即公元前801……年。
119、【128年31闰置闰法】
120、这一规则曾在19世纪提出,但不知何故没被两教派采纳。比起400年3不闰和900年7不闰的规则,128年31闰更精确更简便。
121、按现行的闰年规则,从2052年到2096年间的闰年与回归年的误差都会超过一天以上,如采用128年31闰规则不会这么早出现这种情况。
122、128年31闰的置闰方案的优点和实施方法:
123、采用128年31闰的置闰的方法,可以大大地减少历年与回归年的误差,回归年长度是365.24219879日,128年31闰的平均年长是365.2421875日。历年与回归年的平均误差每年不到一秒,是历法与回归年平均误差的27分之一。
124、改历后与现历法衔接好,不须要过渡阶段。其方法如下:现历法继续使用,到2048年停闰,以后每加128年既不闰。新历法规则是:每四年一闰,凡公元年数能被128整除的年不闰。
125、此历法非常科学,它的置闰方法比现历法更简单,更符合天体运行规律,现历法平均每年与回归年误差26秒,而此历法每年与回归年平均误差不到一秒。经计算,如果回归年按现在长度计算,得八万多年,新历法与回归年的误差才能超过一日。而现历法与回归年的误差3300年即超过一日。此历法好记简单,便于历算,凡公元年数能被128整除的年不闰。
126、公历闰年:
127、张生镛1925年作《花卉图》闰年开到十三回仿地球绕日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每四年累积约一天,把这一天加于2月末(即2月29日),使当年时间长度变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
128、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公历是根据罗马人的"儒略历"改编而得。由于当时没有了解到每年要多算出0.0078天的问题,从公元前46年,到16世纪,一共累计多出了10天。为此,当时的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将1582年10月5日人为规定为10月15日。并开始了新闰年规定。即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比如,1700年、1800年和1900年为平年,2000年为闰年。此后,平均每年长度为365.2425天,约4年出现1天的偏差。
129、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经过四百年就会多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闰年的计算,归结起来就是通常说的: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130、由于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降低,而公转速度则相对更加稳定,所以上述的系统经过更长的周期也会发生微小的误差。据计算,每8000年会有一天的误差,所以英国的天文学家John Herschel提议公元4000为平年,以后类推12000年,20000年亦为平年。但此提议从未被正式采纳。原因是到了4000年,地球自转的精确速度并非现在可以预测,所以届时参照真实数据方可做出判断。因此,在长远的将来,针对闰年的微小调整应该不是由预定的系统决定,而是随时不定性的。
131、农历闰年:
132、中国旧历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平年比一回归年少约11天。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闰月加到哪个月,以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在加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历年长度为384或385日,这一年也称为闰年。如1984年鼠年的农历中,有两个十月,通常成为前十月和后十月(即闰月)。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本文闰月是怎么来的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1、闰月,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历法置闰方式。那么你知道闰月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2、闰月
【原来结婚证里还有温馨小提示民政局:我竟无语反驳】近日四川。一男子晒他发现的结婚证里的“温馨小提示...
|注意到在经过多轮预告之后,由前苹果公司的设计师与工程团队高管夫妇创立的Humane公司在今天公开了其首款
大家好!五一节前最后一周交易机会,来一起关注上午市场的开盘情况及最新资讯~4月24日上午,继上周五的大跌
4月21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全省五一假日旅游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福建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